edu磨課師+ 傳藝臺灣 遇見臺灣傳統表演藝術的「人間國寶」 講師:蔡欣欣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影音教學 中文發音 繁體中文版(3DVD) edu磨課師+傳藝臺灣遇見臺灣傳統表演藝術的「人間國寶」講師:蔡欣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影音教學中文發音繁體中文版(3DVD)內容說明: 【課程簡介】 開課學校/機構:國立台灣戲曲學院 課程發展年度:2015 課程類別:人文藝術_藝術 延續103年度「走進臺灣戲曲大觀園」磨課師課程,在全面概覽臺灣傳統戲曲生態,京劇、崑劇、豫劇、歌仔戲、客家戲與布袋戲劇種歷史、演出景觀與表演特質後,更進一步認識被指定為「人間國寶」的重要傳統藝師與演藝團隊,以更深入管窺與親近臺灣傳統藝術文化。 本課程每單元都將邀請傳統表演藝師或演藝團隊,現身說法,實地示範,通過主講老師的對談引言,讓「人間國寶」娓娓闡述個人技藝養成與守護薪傳的演藝生涯,從這些精彩動人的「生命之歌」中認識傳統表演藝術。 本課程每單元將搭配報刊史料、文物圖照與舞台影音等多元素材,結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豐富資源,引領修課者遇見與認識不同門類的傳統表演藝術,思考其所內蘊的歷史傳統、社會語境、節慶禮俗、信仰體系、時序倫理、民俗風情、文化脈絡與技藝審美等多重內涵,以窺見「無形文化資產」的建構核心。 本課程希望啟發修課者認知國際社會所呼籲共同努力保存維護的「無形文化資產」,並在此文化認同與保存文化多樣的重要根基上,珍惜臺灣母土文化,扎根薪傳「無形文化資產」,思考在「全球化」的國際社會中,建立臺灣傳統表演藝術的主體性。 【先備能力】 海內外對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有興趣者,皆歡迎前來學習。 【學習目標】 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根植於民間的歲時節慶與生命禮俗,體現著人們的生活習俗與情感信仰,擁有獨特的表演體系與審美思維。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轉型,傳媒的興起與娛樂的多元,傳統表演藝術的戲路與生機,也隨之被壓縮或取代,本身更面臨著「藝人急速凋零」及「技藝傳承經驗瀕臨中斷」的危機。在「口傳心授/言傳身教」的傳統表演藝術傳承體制中,「藝師」是薪傳藝術本體與維繫文化命脈的「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人,也是「戲以人傳」、「戲以人揚」的核心主體。而藝師傳藝不僅只是單純技藝的「薪傳」,更有著民間知識、敬業精神、人際關係、生命態度與藝術情感等世代交替的「傳心」。本課程擬結合史料梳理、田野訪談、影音欣賞與表演示範等教學策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協助與授權下,引領修課者「遇見」十位被指定為臺灣「人間國寶」的重要傳統表演藝師與演藝團隊,「瞭解」其各自所內蘊的歷史傳統、社會語境、文化空間、劇藝脈絡與生活智慧,思索「從民間來,回民間去」的傳統表演藝術,如何通過「繼承/回歸」、「重建/再創」的衍生機制傳承發展;從而在扎根認同、珍惜母土文化的「無形文化資產」中,邁向「全球化」的國際社會,建立臺灣傳統表演藝術的主體性。 【授課教師】 蔡欣欣 任職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簡述 現職於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暨中國文學系,蔡欣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所教授。研究專長為中國古典戲曲、中國民間遊藝、臺灣傳統戲曲與陣頭小戲,長期投注於傳統戲曲的學術研究,曾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課程內容: 001_唸歌歷史.mp4 002_楊秀卿刻苦學藝的童年.mp4 003_夫妻情緣.mp4 004_賣藥落地掃.mp4 005_廣播說技藝唱.mp4 006_唸歌傳承.mp4 007_改良說唱.mp4 008_入門曲目.mp4 009_《周成過台灣》.mp4 010_南管戲在台灣吳素霞.mp4 011_吳素霞的南管家學.mp4 012_十三金釵的小梨園學藝.mp4 013_菲律賓的演出印記.mp4 014_南聲社清雅樂府合和藝苑.mp4 015_介紹南管音樂與指譜曲.mp4 016_小梨園與十八科母教學.mp4 017_入門唱段示範教學.mp4 018_七子戲《陳三五娘》.mp4 019_台灣北管與彰化四大館.mp4 020_梨春園與南瑤媽祖宮的信仰.mp4 021_梨春園的館閣組織、樂友先輩.mp4 022_梨春園曲簿文物等介紹.mp4 023_梨春園的演出型態.mp4 024_認識工尺譜與細曲.mp4 025_認識亂彈扮仙戲與崑腔曲套.mp4 026_賞析梨春園《雷神洞》.mp4 027_萬軍主帥鑼鼓傳邱火榮.mp4 028_邱火榮的戲棚童年歲月.mp4 029_與布袋戲團合作.mp4 030_文化交流公演與海外跨界演出.mp4 031_薪傳教學與教材整理.mp4 032_認識鑼鼓樂與工尺譜教學.mp4 033_基本鑼鼓示範教學.mp4 034_《三關》鑼鼓賞析.mp4 035_北管古路《拾牌倒旗》鑼鼓與唱腔示範.mp4 036_鑼鼓喧囂的北管戲,認識「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的北管戲曲.mp4 037_漢陽北管劇團的靈魂人物莊進才.mp4 038_漢陽北管劇團的民間傳統與文化轉型.mp4 039_漢陽北管劇團團長莊進才的學藝歷程與北管造詣.mp4 040_漢陽北管劇團當家苦旦李阿質的表演藝術.mp4 041_漢陽北管劇團大花、生角藝師李美娘的表演藝術.mp4 042_漢陽北管劇團的藝生傳承.mp4 043_漢陽北管劇團的演出.mp4 044_本地歌仔的源起與發展風貌.mp4 045_本地歌仔的表演特色.mp4 046_本地歌仔的唱念與音樂介紹.mp4 047_本地歌仔的身段介紹.mp4 048_本地歌仔的樂隊介紹.mp4 049_從成立「壯三班」與「壯三新涼樂團」.mp4 050_三聖宮「壯三新涼樂團」的成立.mp4 051_「壯三新涼樂團」資深團員與戲齣《陳三五娘》.mp4 052_「壯三新涼樂團」演出《山伯英台─入王婆店》欣賞.mp4 053_台灣歌仔戲的百年風華.mp4 054_失怙童年的「繡花鞋」學戲因緣.mp4 055_「臺灣第一苦旦」的學藝歷程.mp4 056_「媒體歌仔戲」及「新調」演唱.mp4 057_「扛戲棚」的外台風光時期.mp4 058_與文化界結緣.mp4 059_「身段訣」的教學示範.mp4 060_入門曲調《七字調》與《都馬調》示範教學.mp4 061_廖瓊枝經典戲齣《山伯英台?哭墳》欣賞.mp4 062_台灣客家八音的發展.mp4 063_苗栗陳家八音班的成立.mp4 064_客家八音的金字招牌陳慶松.mp4 065_苗栗陳家八音班的靈魂人物鄭榮興.mp4 066_陳家八音班的文化公演、傳藝與出版.mp4 067_客家八音的吹場樂樂器與樂隊編制.mp4 068_客家八音的曲目與「工尺譜」教學.mp4 069_客家八音「吹場樂」介紹與欣賞.mp4 070_苗栗陳家八音班演奏「弦索樂」欣賞.mp4 071_台灣布袋戲的歷史光影.mp4 072_陳錫煌與父親李天祿.mp4 073_陳錫煌的偶戲人生.mp4 074_陳錫煌與「台原偶戲團」的跨界合作.mp4 075_成立「陳錫煌掌中劇團」傳藝推廣.mp4 076_從2009年至今.mp4 077_陳錫煌精湛的掌中技藝.mp4 078_「四聯白」的示範教學.mp4 079_《飛劍奇俠》布袋戲欣賞.mp4 080_稱霸南臺灣的「五洲園」家族.mp4 081_黃俊雄的習藝過程.mp4 082_黃俊雄「五洲園第三團」闖蕩內台.mp4 083_電視布袋戲拍攝與經營「世界大木偶歌舞特藝團」.mp4 084_黃俊雄錄製布袋戲唱片.mp4 085_轟動武林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mp4 086_黃俊雄於中視開創「霹靂布袋戲」系列.mp4 087_五音口白示範教學.mp4 088_《雲州大儒俠之決戰時刻》欣賞.mp4 相關商品:edu磨課師+走進臺灣戲曲大觀園講師:蔡欣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影音教學中文發音繁體中文版(4DVD) 站內搜索 請輸入軟體名稱或編號functionsubmit_searcher(){searcher_change()vare=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keyword2')[0];varu=encodeURI(e.value).split('-').join('[[jianhao]]');window.location='/tag/'+u+'.htm';returnfalse;}購物車functionlar_update_cart(){lch_ajax("/lch_ajax.php?action=cart_get",function(pc){document.getElementById("my_cart").innerHTML=pc;if(document.getElementById("ismenu")){init_disk_list_state();}});}lar_update_cart();functionadd_number_2_cart(number){lch_ajax("/lch_ajax.php?action=cart_add&number="+number,function(pc){document.getElementById("my_cart").innerHTML=pc;});returnfalse;}熱門關鍵字教授中原大學MOOCs周俊廷副教授黃朝曦單維彰微積分微積分拾級蔡欣欣2D動畫製作3D動畫製作ONE板人間國寶了解自己了解身體大腦與視覺方力行天才李白化化世界文化與古蹟不只是簡報手作坊王俊秀王思齊心理系教授王翊涵中國戲劇元智大學王智弘王道還王霈化學台北正在崛起的巧克力製作生命不設限生命教育生活本聲綱目